2020年12月17日,四川外國語大學語言智能學院、語言腦科學研究中心、川外學壇聯合舉辦了“語言智能大講堂——通識講堂”系列講座的第二次講座。本次講堂的主講人分別為語言智能學院的鉉靜博士與鄧宇博士,由語言智能學院的陳秋桐博士主持。

陳秋桐主持
鉉靜博士帶來第一場題為“漫畫大數據,淺析詞向量”的講堂。首先,通過定義大數據、從數據帶來智慧,引入到大數據的特征和對大數據的新認識,深入到詞向量的講解。

鉉靜作報告
其次,在詞向量的講解中,鉉老師集中講解了Word2vec,闡述了怎樣運用工具將詞轉化為計算機可識別的數據。最后,指出詞向量的發展已經取得很大成就,詞向量集Glove的發布標志著詞向量方法已經成為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主流方法。
第二場鄧宇博士作題為“COVID-19疫情敘事話語認知研究及臨床啟示” 的報告。鄧老師首先介紹了隱喻在揭示人類思維奧秘及拓展具身認知體驗的理論意義;其次提到由于目前學界暫無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話語隱喻的研究,本研究將對27位在武漢親歷我國新冠肺炎爆發時期的醫患人員和志愿者的訪談內容,作為話語分析的基礎,系統地將受訪者話語中所包含的隱喻進行了詳細的分類,旨在通過隱喻來剖析受訪者在經歷新冠肺炎下的心理狀態;最后,指出隱喻在新冠肺炎親歷者的話語中出現的頻率高達14%,反映了在傳播能力強、致死率高的新冠肺炎背景下,親歷者會比平時使用更多的隱喻來表達對疾病、死亡、抗爭等相關概念的認知。

鄧宇作報告
在提問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鉉老師和鄧老師予以耐心解答。主持人陳秋桐博士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總結與點評,指出本次講座的兩場報告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前瞻性,鉉老師的報告深入淺出地從詞向量、大數據的角度,解開自然語言處理的奧秘。鄧老師立足于時事熱點、結合具身認知理論,系統梳理了隱喻在人類思維、認知、情感方面的重要影響。最后,陳老師希望“語言智能大講堂——通識講堂”系列講座濟濟有眾,語言智能學院、語言腦科學研究中心、川外學壇能為廣大師生帶來更多的思想盛宴。

現場學生踴躍提問
圖/文:語言智能學院/語言腦科學研究中心